中美贸易新冷战大环境下 洪浛檩的美国梦破灭了

中美科技与贸易的交锋中,一些在中美间从事高新科技的中国学生与科研人员赫然发现,自己正身处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2011年的夏天,洪浛檩从有"小清华"之称的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被有"小MIT(麻省理工学院)"之称的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机器人硕士项目录取,成为该校第一批学习机器人工程的中国留学生。

当年的他没法预料,自己在美国学习的专业为后来的签证波折埋下了伏笔,美国向外国高新科技人才们敞开的大门正缓缓关闭。

洪浛檩

2018年夏天,30岁的洪浛檩忐忑地步出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刚刚的旅游签证面试中,签证官提出的一个要求让洪浛檩始料不及:他需要提交在中国和美国参与过的机器人科技项目专案清单。

"我当时就心一沉,估计美国回不去了。"他告诉BBC中文,签证官没有审查他提供的银行流水记录、家庭照片、旅游计划,而是请他出示简历,随即拉下了面试窗口的遮板。重新打开遮板时,签证官要求洪提交更多关于专业背景的材料。

2011年到2016年间,洪浛檩在美国攻读机器人工程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创立了智能厨具公司。那次申请旅游签证是打算到美国探望朋友、收拾之前遗下的行李。

洪浛檩不详的预感不久便成为现实。提交补充资料约一周后,他收到了拒签的通知。

过去7年间在美国求学、创业的片段如跑马灯般在他眼前闪过,洪浛檩认为,这次拒签很可能源于他从事的专业。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报告称,中国盗窃知识产权的行为每年令美国蒙受2250亿到6000亿美元的损失。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副总裁与科技政策专案主任路易士(James Andrew Lewis)撰文指出,中国长期以合法与非法手法获取美国的技术,从木制家具、油漆等日常应用技术,到最高精尖的科技。他认为,美国其他的间接损失不可估量,例如就业岗位流失,中国还通过科技盗窃省下大笔科研费用,以作弊的方式拉近了与美国之间的科研实力差距。

"非传统资讯收集者"— 这是美国卫生部所属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和联邦调查局(FBI)用来形容美国实验室中的中国间谍的词汇。美国官员在去年6月警告说,某些中国科研人员利用参与NIH研究项目的机会,窃取生物科技机密,甚至在华设立同一研究方向的"影子实验室"。

洪浛檩曾经就读的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

华府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一项"隐形衣"研究尤其受到美国媒体的关注。美国杜克大学的博士生刘若鹏曾在五角大楼提供资助的实验室工作,参与开发一种电磁波无法探测到的超材料遮盖物。据《纽约时报》报导,实验室的美国教授注意到,刘热衷于邀请中国同行来参观交流。

刘若鹏与实验室其他四名华人科学家之后一同回中国创办公司,继续超材料的研究。公司成功拿到了数千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还曾亲临参观。刘若鹏被媒体冠以"中国的马斯克"、"下一个贾跃亭"的名号。刘的行为严格来说并不违法,杜克大学的超材料研究当时处在早期阶段,并不属于禁止出口的管制技术。但从美国角度而言,刘利用美国法律的灰色地带,窃取美国纳税人资助下得到的科研成果,而美国开放的大学校园、科研实验室成为中国"间谍"活跃的阵地。

身处中美交流最前沿的留学生,已然成为美国的防范对象。

2017年12月,白宫公布的国家安全性原则称,美国将考虑对来自某些国家的科技、工程与数学(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s,简称STEM)学科留学生施加限制,以减少"非传统情报收集人员实施的经济盗窃行为",矛头直指美国校园里的国际留学生。而中国是美国留学生最大来源国,目前约有36万名中国学生在美留学,其中42%学习STEM专业。

敏感专业

据路透社报导,2018年6月,为保护高科技知识产权,美国国务院下令限制部分中国留学生的签证,主要针对机器人工程、航空及高科技制造业等"敏感专业"的学生。通常情况下,F1学生签证期限为五年,上述专业的留学生签证则被缩短为一年。

华盛顿移民政策研究所政策分析师皮尔斯(Sarah Pierce)接受BBC中文采访时说,美国国务院并未公布敏感专业的完整清单,"但给人的印象是,这些专业都与国家安全、情报相关。例如学习核子物理的中国学生,需要经过更严密的签证审查,他们可能被拒签。即使获签,签证有效期也被限制在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被媒体披露的敏感专业都被列入"中国制造2025计划"。收紧高新科技人才签证被认为是美国对中国强制外国技术转移、科技扩张野心日益增长的回应。

"我参与过的机器人项目都是日常应用,与军工、航天和政府情报机密无关。"洪浛檩称,他在美国读书时参与主要项目是辅助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机器人,创业在智慧烹饪行业,并非竞争激烈的机密领域。

中国科学家的抗议

在中美科技与贸易的交锋中,一些与洪浛檩一样在两国间从事高新科技的中国学生与科研人员赫然发现,自己身处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成为美国打击中国科技盗窃时误伤受害者。

知名学者也不能幸免。著名生物科学家、北京大学终身教授饶毅在2016年和2018年申请赴美签证两度被拒。

饶毅早年在美国求学,后在美国多所高校担任教授,获得公民身份。在美生活22年后,2007年他放弃美国身份回中国任教。在给美国驻华大使馆、抄送多家媒体的抗议信中,饶毅说:"我希望美国不会因肆意阻挠自然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而被载入史册。"

饶毅亦曾去信美国卫生部所属国家健康研究院(NIH)院长,连发数个疑问:"以后的科学讨论,需要分‘美国’和‘外国’吗?科学学会的年度会议,应该拒绝‘外国影响’吗?NIH资助的美国国内和国际会议,应该请联邦调查局(FBI)来监控吗?"

美国国务院并不公开学生签证复查率,但在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学生签证被复查机率提高的传言近期不绝于耳。洪浛檩的一名商业合伙人是美国院校在读博士生,其学生签证也被复查,目前已滞留中国数月。

2018年,逾4000名中国留学生在一个汇总学生签证复查资讯的网站上报称签证被查,比2017年多了近千宗,比奥巴马时期的2016年多了1800宗。根据使用者上报的资讯,签证的平均审查时间为一个月。

美中关系委员会会长欧伦斯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表示,限制中国研究人员将给美国大学带来"悲剧性"的结果。

"不能让安全担忧压倒让美国变得伟大的东西。"他认为,与其对中国研究员施加限制,不如由大学培训研究员遇到知识产权盗窃时该怎么做。

破灭的美国梦

外籍留学生面临签证障碍,留居美国也困难重重。供外籍人士在美工作的H1B签证数量有限,近年来申请人需经过随机抽签。即使中签,移民局可能要求申请人增补申请辅助证据(Requests for Evidence),若未能提供足够材料、或被认定不符合申请条件,签证申请将被拒。

这一系列繁琐而充满未知的申请流程使越来越多美国企业决定不聘用外籍毕业生。特朗普执政以来,这一道道关卡正在增高。美国移民局资料显示,特朗普上任以来,H1B签证拒签率与要求增补材料的比率显著上升。2017财年第四季度中, H1B签证被拒率从15.9%升至22.4%,69%的H1B申请人被要求增补申请材料,案例数是前三季度的总和。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历史系副教授欧阳梅(Meredith Oyen)研究中美移民史多年,她对BBC中文表示,H1B签证收紧现象已存在多年,但特朗普政府尤其严加审查H1B申请。这波政策变动的背后是"美国优先"思维,企业招聘时优先考虑是否有美国人能胜任。

欧阳梅指出,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在美国求学的一大好处是毕业后可继续在美国工作。"这些人增进中美间的互相了解,对两国都有好处。切断所有人文交流,就是切断我们理解对方的管道。"H1B政策的改变,增加了留美工作的难度,必将伤害中美科技合作。

洪浛檩对H1B签证申请过程也不陌生。2015年夏天,他中签H1B时,曾兴奋地请几位同学一起下馆子吃牛排,那是一名刚刚起步的创业者能负担的最奢华的庆祝大餐。

然而,大半年后,移民局要求他增补材料,不久后向他发出了拒签通知。当时是奥巴马执政时期,拒签原因并非与"美国优先"有关,而是由于洪是其创办的公司的实际负责人,申请人受雇于自己控制的公司,并不符合H1B签证的受雇资格。

外籍企业家特别是创业者在美创业难觅合适的签证,是美国移民政策多年来为人诟病的又一环。洪浛檩曾代表在美的外籍创业者群体,到国会与白宫游说增设俗称的"创业签"。奥巴马卸任前签署相关行政命令,提供外国企业家在美停留五年创业的工作许可。政策在2017年12月终于生效,但在2018年5月国土安全部就提议将其撤销,这是特朗普政府收紧签证的又一举措。

得知失去H1B签证的消息时,洪浛檩身在中国,他的全副家当仍在美国租用的房间内。"当时想着缓几个月再申请签证回美国,没想到特朗普上台了。他的政策对我更加不利。"

离开美国至今两年多,洪浛檩仍有一部分生活遗留在太平洋的那一端。"美国电话号码都一直没取消,想着回去还能用。车子还停在离开美国时停的地方。"

直到2018年赴美旅游签证面试的那天,洪浛檩才意识到,短期内他无法返回美国了。他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室友,请对方把挂在房间墙壁上的硕士毕业证书收好。

洪浛檩把根扎回了中国,在国内注册公司、接洽投资人,也完成了婚姻大事。人生不止一次因美国签证而改变轨迹的他,等待着有一天,美国的政治气候会发生改变,出台对高科技人才更友好的签证政策。

偶尔,洪浛檩会想起在美国曾经的家:有全美十大创业城市之称的马萨诸塞州伍斯特。

19世纪末,伍斯特仰赖附近学校培育的工业人才,成为生产砂轮的工业重镇。二战后,美国制造业式微,伍斯特一度萧条。然而,科技人才近年来给它注入了新活力,多家全美知名的生物、机器人科技公司扎根于此,废弃工业厂房摇身一变为创客们低成本的创业空间。与其说命运之神特别眷顾伍斯特,不如说,人才作为这座小城的核心竞争力,再次刮起它崛起的东风。伍斯特的兴衰史,仿佛是给美国的一记提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